看天下奇闻异事趣事,揭秘世界奇闻怪事真相!

一亿年前缅甸访花花蚤吃花瞬间被定格 缅甸琥珀中发现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远古生物 2019-11-12 11:17:00未知admin

一亿年前“采花大盗”缅甸访花花蚤吃花瞬间被定格 缅甸琥珀中发现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一亿年前“采花大盗”缅甸访花花蚤吃花瞬间被定格 缅甸琥珀中发现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一亿年前“采花大盗”缅甸访花花蚤吃花瞬间被定格 缅甸琥珀中发现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一亿年前“采花大盗”缅甸访花花蚤吃花瞬间被定格 缅甸琥珀中发现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一亿年前“采花大盗”缅甸访花花蚤吃花瞬间被定格 缅甸琥珀中发现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据现代快报+/ZAKER南京(见习记者 徐可 记者 胡玉梅/文 见习记者 顾闻/摄):它,名叫缅甸访花花蚤,以花粉为食,身手敏捷,穿梭在花丛中,是名副其实的“采花大盗”。然而,正当它享用美餐时,被树脂包裹……


一亿年后,被封存在琥珀中的缅甸访花花蚤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家们发现。通过精密的科学仪器,古生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花蚤身上、体毛里都是花粉,“作案”证据十足。这是目前发现最早、最确凿的昆虫给花传粉的证据。这一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1月12日凌晨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把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往前推了5000万年。


世界这么美丽,要谢谢它们


尽管已经立冬,但街头依然可以看到鲜花绽放。


“漂亮的有花植物,让这个世界浪漫多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开花的被子植物登上舞台后,把大自然的景观布置成了“花花世界”,据统计,当今世界一共有30万种被子植物。


化石记录显示,被子植物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前突然大量出现。


花是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发展的?达尔文在和朋友的通信中,把这一疑惑称为“讨厌之谜”。


“这也是植物学家们想要揭开的秘密。在达尔文提出‘讨厌之谜’的150年里,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假说。有学者认为,不同品种的花大量出现,是受气候影响;有的则认为,是受了恐龙的影响……”王博说,大多数植物学家认为,花的大量繁殖最关键因素在昆虫。因为花是静的,而活跃的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们传递了花粉,造成花的大量繁衍。


王博说,传粉动物有很多,除了蜜蜂外,还有很多昆虫,甚至一些兔子、老鼠都能传递花粉。据统计,光是传粉的昆虫就有35万种,比花的种类都多。


一亿年前小虫吃花粉的瞬间被“定格”


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王博给出的答案是:一亿年前。


在距今一亿年前的缅甸琥珀里,王博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只有趣的小昆虫:它体长只有4.25毫米,身上、体毛里都是细细密密的花粉。


这只小昆虫便是缅甸访花花蚤。它后腿健壮,能跳跃,是一亿年前的“采花大盗”。


被“定格”的小昆虫当时在干什么?时光退回一亿年前。茂密的森林里,花朵争奇斗艳,小昆虫们在花丛中飞舞、嬉戏。贪吃的缅甸访花花蚤实在是太馋了,它在花丛中奋力地吃……不经意间,一滴树脂滴落,把它包裹了起来。


时光流转。2012年,王博他们买到了这块封存了缅甸访花花蚤贪吃瞬间的琥珀,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注意到它。直到7年后,科学家们仔细打磨琥珀,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而这一发现,也让王博他们兴奋,这是昆虫传粉最确凿也是最古老的证据!


“采花大盗”不仅吃花粉,还是传粉的“功臣”


王博说,花蚤不仅吃花粉,还是传粉的“功臣”。


“当时空气中飘散着许多花粉,偶然沾上花粉的情况也并不罕见。”那么,如何判断这是不是一只真正的传粉昆虫呢?王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传粉昆虫的定义是很严格,这要从花蚤的身体构型、口器形态、体毛特征、花粉形态来看。


这只花蚤的身子扁扁的,因此能够轻松地穿梭在花丛间。而健壮的后足,可以让它在花冠上跳来跳去,带着花粉“远走高飞”。


科学家使用了“神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研究这个小家伙。“花粉的荧光效应比昆虫的毛更强,所以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花粉更亮。”在显微镜下,科学家清楚地看见这只小虫身上保存了至少62枚花粉颗粒。王博表示,大量虫媒花粉附着在花蚤身上,说明它的毛很适合传粉,“而且这些属于典型的三沟型花粉,是一种靠昆虫传播的花粉。”


传粉昆虫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嘴可以用来吃花粉。但偏偏这只花蚤的嘴被另一只小昆虫挡住了。所以,科学家用显微CT重建了它的内部结构,很幸运,他们发现这只花蚤嘴巴的下颚须末节比较膨大。“它就像一个铲子,把花粉都铲出来送到嘴里吃。”最终,科学家确认,它就是一只传粉昆虫。


意义重大,把昆虫传粉史提前了5000万年


王博说,虽然植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花粉是靠昆虫来传播的,但一直没找到直接证据。


过去,科学家们从花粉、昆虫等方面,找到了间接的证据。比如:虫媒的花粉,表面坑坑洼洼的,还特别容易聚集在一起;而风媒的花粉,表面光滑……


最直接的证据,此前是一位德国科学家找到的。“德国科学家发现了约4800万年前的蜜蜂及花粉化石,是在德国梅塞尔化石坑出土的。”


王博说,这次缅甸琥珀传粉花蚤的研究将此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并提供了白垩纪唯一的,也是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


相关报道: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最新发现:琥珀暗藏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据交汇点新闻(王梦然):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南京古生物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将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2日凌晨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化石记录显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达尔文将这一“反常现象”称为“讨厌之谜”。许多被子植物通过昆虫进行传粉,从而促进基因流动,形成高度的多样性。因此,昆虫传粉被认为是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大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联培博士生包童在王博研究员的指导下,与李建国研究员和美国David Dilcher教授合作,在白垩纪中期(约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真双子叶植物经花蚤科甲虫进行传粉的直接证据。该研究结果证实了许久以来学者们关于白垩纪甲虫是早期被子植物传粉者的猜想,填补了早期被子植物虫媒授粉证据的空白。


研究者从琥珀中发现一个携带大量花粉的花蚤科甲虫,定名为缅甸访花花蚤。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断层扫描技术对花蚤身体形态进行分析,获得了高精度三维图像。琥珀花蚤的身体侧扁,并呈C型弯曲,后足极其发达适于跳跃。该体型非常适合在花冠上移动,从而高效地接触并携带花粉。此外,该花蚤口器的下颚须末节膨大,用于收集和取食花粉颗粒。


研究团队对琥珀标本精细打磨处理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高倍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发现花蚤的腹部、鞘翅和身体附近保存了至少62枚花粉颗粒,并确定了这些花粉属于典型的三沟型花粉。


综合花蚤身体构型、口器形态、体毛特征、花粉形态等一系列证据,该研究确定此琥珀标本展现了白垩纪中期花蚤类甲虫对被子植物的传粉行为,并揭示了早期真双子叶植物的虫媒传粉机制。在此之前最早的被子植物昆虫传粉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德国梅塞尔化石坑出土的蜜蜂及花粉化石(约4800万年前)。因此,缅甸琥珀传粉花蚤的研究将此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并提供了白垩纪唯一的,也是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


相关报道:琥珀暗藏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最早证据


据中国科学报(沈春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11月12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化石记录显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达尔文将这称为“讨厌之谜”。许多被子植物通过昆虫进行传粉,因此,昆虫传粉被认为是该大暴发的关键因素,但直接证据却一直缺失。


南京古生物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联培博士生包童在研究员王博的指导下,与该所研究员李建国和美国教授David Dilcher合作,在白垩纪中期(约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真双子叶植物经花蚤科甲虫(缅甸访花花蚤)进行传粉的直接证据。该研究结果证实了许久以来学者们关于白垩纪甲虫是早期被子植物传粉者的猜想,填补了早期被子植物虫媒授粉证据的空白,为解答达尔文的“讨厌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人员发现琥珀中保存了至少62枚花粉颗粒,并确定了这些花粉属于典型的三沟型花粉。三沟型花粉指每个花粉颗粒上具三条辐射排列的沟,这也是真双子叶植物的重要鉴定特征。此外,花粉个体较大,表面有复杂纹饰,部分颗粒形成花粉团,揭示了早期被子植物虫媒花的花粉特征。


在此之前,最早的被子植物昆虫传粉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德国梅塞尔化石坑出土的蜜蜂及花粉化石(约4800万年前)。科研人员推断,缅甸琥珀传粉花蚤将此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并提供了白垩纪唯一的、也是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1916186116.


相关报道:白垩纪琥珀中出现传粉花蚤 解答达尔文“讨厌之谜”


据新京报(张璐):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在一枚缅甸琥珀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了甲虫和花粉颗粒,提供了白垩纪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为达尔文“讨厌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


昆虫传粉为被子植物大爆发“添证据”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化石记录显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达尔文认为,一切类群都应该有一个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他将这一“反常现象”称为“讨厌之谜”。


许多被子植物通过昆虫进行传粉(虫媒传粉),从而促进基因流动,形成高度多样性。因此,昆虫传粉被认为是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大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白垩纪中期,昆虫和被子植物的种类已经较为丰富,但此时期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却一直缺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培博士生包童在研究员王博的指导下,与中美研究人员合作,在白垩纪中期(约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真双子叶植物经花蚤科甲虫进行传粉的直接证据。


许久以来,学者们猜想白垩纪甲虫是早期被子植物传粉者。这项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猜想,填补了早期被子植物虫媒授粉证据的空白,为解答达尔文的“讨厌之谜”提供了一个关键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11月1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被子植物虫媒传粉1亿年前已出现


这枚缅甸琥珀中有一只花蚤科甲虫(定名为缅甸访花花蚤),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CT对花蚤身体形态进行分析,获得了高精度三维图像。


花蚤的身体侧扁,后足极其发达适于跳跃,这种体型非常适合在花冠上移动,从而高效地接触并携带花粉。此外,该花蚤口器的下颚须末节膨大,用于收集和取食花粉颗粒。


研究团队对琥珀标本精细打磨处理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蚤的腹部、鞘翅和身体附近保存了至少62枚花粉颗粒。这些花粉个体较大,部分颗粒形成花粉团,揭示了早期被子植物虫媒花的花粉特征。


综合花蚤身体构型、口器形态、花粉形态等证据,研究确定此琥珀标本展现了白垩纪中期花蚤类甲虫对被子植物的传粉行为。


在此之前,最早的被子植物昆虫传粉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德国梅塞尔化石坑出土的蜜蜂及花粉化石(约4800万年前)。因此,缅甸琥珀传粉花蚤的研究将此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并提供了白垩纪唯一的,也是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


相关报道:南京专家“抓获”一亿年前的“采花大盗”


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通讯员 盛捷):它,米粒大小,但是有善于收集花粉的“嘴”和善于跳跃的“腿”。


它,传播花粉,让一亿年后的地球处处生机勃勃。


它,就是一亿年前的“采花大盗”!


在地球上,有30多万种被子植物(又叫做有花植物),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它们不仅提供了人类大部分的粮食,绚丽多姿的花朵点缀大地,让我们的地球变得婀娜多姿。


大家都知道,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但是“授粉”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机制已经于1亿年前就出现了。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1月12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A.它,是达尔文的“讨厌之谜”


在被子植物当中,真双子叶植物占到75%,其中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譬如: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苹果、各种瓜类等。可以说甲虫等昆虫对真双子叶植物的传粉行为,是维持现今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农业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


达尔文在19世纪中后期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但并不是所有化石证据都指向达尔文期望印证的方向。比如,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的现象,就令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所以以他将被子植物的起源称为“讨厌之谜”。


昆虫传粉被认为是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大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白垩纪中期昆虫和被子植物的种类已经较为丰富,但此时期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却一直缺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联培博士生包童(波恩大学与南古所联合培养)在王博研究员的指导下,与李建国研究员和美国David Dilcher教授合作,在白垩纪中期(约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真双子叶植物经花蚤科甲虫进行传粉的直接证据,为解答达尔文的“讨厌之谜”提供了一个关键证据。


B.它,米粒大的身体藏着60多粒花粉


该研究报道了缅甸琥珀中一个身体携带大量花粉的花蚤科甲虫,定名为缅甸访花花蚤。甲虫是现今自然界中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类群,专家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花蚤甲虫还有3000多种。


该枚化石右侧被密集小气泡遮挡,只有左侧特征可被观察。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断层扫描技术(显微CT)对花蚤身体形态进行分析,获得了高精度三维图像。


但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看到,琥珀花蚤的身体侧扁,并呈C型弯曲,后足极其发达适于跳跃。


这样的体型非常适合在花冠上移动,从而高效地接触并携带花粉。此外,这只花蚤口器的下颚须末节膨大,用于收集和取食花粉颗粒。


王博说,研究团队对琥珀标本精细打磨处理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高倍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发现花蚤的腹部、鞘翅和身体附近保存了至少62枚花粉颗粒,并确定了这些花粉属于典型的三沟型花粉——这也是真双子叶植物的重要鉴定特征。


C.它,将虫媒传粉的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


综合花蚤身体构型、口器形态、体毛特征、花粉形态等一系列证据,该项研究确定此琥珀标本展现了白垩纪中期花蚤类甲虫对被子植物的传粉行为,并揭示了早期真双子叶植物的虫媒传粉机制。


在此之前最早的被子植物昆虫传粉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德国梅塞尔化石坑出土的蜜蜂及花粉化石(约4800万年前)。因此,缅甸琥珀传粉花蚤的研究将此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并提供了白垩纪唯一的,也是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





猎奇窝 CopyRight© 2013- www.lieqi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